曾经,原材料依赖进口、核心技术设备缺失、产品主要出口三头在外的地雷注定了神话的崩塌。
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扼住这股装机需求喉咙的,不是补贴缩水,不是消纳,居然会是光伏玻璃。根据PVInfolink海关出口报告显示,2019年中国本土组件累计出口66.8 GW,相较于2018年累积出口41.3 GW,增长了六成,全球光伏装机依然达到115GW,较2018年呈稳定增长态势。

自2019年起,由于光伏组件的广泛应用,光伏玻璃作为生产光伏组件的主要部件一直供不应求。2 远水难解近渴11月3日,隆基、晶科、天合、晶澳、东方日升、阿特斯6家主要光伏组件企业发出《关于促进光伏组件市场健康发展的联合呼吁》,指出当前产业链上游的玻璃产能面临短缺,已严重影响到光伏组件的排产和交付能力。在中国式年底抢装潮中,玻璃行业的产能瓶颈愈加影响到组件制造企业的正常生产。其中,原料中最核心的是石英砂和纯碱,燃料则多为天然气。根据现行政策,平板玻璃行业严禁新上扩大产能项目,确有必要新上的必须实施产能置换,根据不同项目情况开展减量或等量置换。
由于光伏行业需求大幅提升,光伏玻璃已是一片难求。按目前扩张计划,2019年会达51%,2020年将达60%以上。2020年作为十三五的收官之年,面对全面平价的挑战,行业更加期待一款更高功率的组件来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。
回到6年前,也许没有人会预料到,仅仅4年之后隆基的组件业务会直逼出货NO. 1,但更难以想象的是,在这份成绩背后,从技术到产品、销售到市场,隆基攻克了多少难关。技术引领变革,市值屡破新高2020年以来,隆基股份总市值屡破新高,稳坐光伏第一股的宝座。6年时间,隆基股份实现了净利的年均翻倍增长,由此也大幅吸引了投资机构与社会资金的流入。今年5月,隆基以182硅片构建的Hi-MO 5的推出,正再次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。
这份成绩的背后,不仅是隆基押注单晶的机遇所在,更是其技术变革引领下可预见的未来。从整合设备供应商,到推动金刚线产业应用,隆基始终致力于单晶市场的壮大。

如此亮眼的成绩背后,离不开产品效率以及可靠性的支持。手握两代王牌产品的隆基,大家更关心的可能是出货量能否攀上年内出货40GW的高峰,再创翻倍增长的新纪录。年度组件出货突破20GW,剑指NO.1六年时间,从不足1GW的出货到突破20GW,隆基俨然成为组件环节的龙头企业,直逼NO.1的位置。从第一代单晶PERC Hi-MO 1到第二代单晶双面PERC Hi-MO 2、第三代双面半片Hi-MO 3,隆基始终以严谨的匠心精神引领着技术的变革,打磨着一代代产品的细节。
距离2020结束还有一个月,隆基已经提前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组件出货目标。从西安到云南,隆基用数百亿资金打造了硅棒、硅片、电池片、组件的产能护城河。至此,单晶被诟病的缺点一一被解决,光伏企业开始大跨步的转向单晶,从硅料到硅片、电池片以及组件,单晶市场份额也稳步提升至当下的80%左右。今年10月,隆基股份市值正式突破3000亿元关口,充足的资金涌入让隆基开始以产能扩张的形势巩固自己的先发优势。
也是在这一年,隆基开始发力对组件技术、产品、市场和客户的投入,由此也锻炼出了一只敢打硬仗,能打胜仗的组件团队。单晶硅片出货第一、单晶硅片产能全球第一、全球光伏企业市值第一、第一家专注单晶的光伏企业、光伏企业盈利第一、第一个年内组件出货20GW的企业太多的第一得以被灌注于隆基。

日前,隆基股份官微消息称,截至2020年11月底,公司组件出货已经突破20GW,成为行业首个解锁此成就的组件企业。今年更是先后投出约350亿元提前布局十四五时代下的平价大浪潮,打造更低的制造成本。
自成立之初,隆基股份便确定了全力发展单晶的路径,2013年便已经问鼎了单晶硅片全球出货第一的宝座,而彼时单晶组件的市场份额不足10%。2014年12月,隆基于浙江衢州摁下了第一个组件扩产的按钮,由此也拉开了隆基扩产大潮的序幕。多年积累下,以166硅片为基础构建的Hi-MO 4在2020年迎来了超强需求,助力隆基创下年内出货20GW+的新纪录。从第一个体量级10MW的订单,到陆续而来的100MW级的订单,隆基的组件出货开始飞速增长,组件出货规模每年都呈现翻倍式增长的态势。2015年随着光伏领跑者计划的启动,单晶开始展露头角。为了推动终端接受单晶产品,2014年11月,隆基股份开始涉足组件制造业务。
2017年3月,隆基无偿向行业公开了LIR技术,完美解决了P型单晶的LID现象,旨在促进行业共同培育壮大单晶市场。事实上,Hi-MO 4能取得如此佳绩,一方面是市场对隆基组件产品的认可,另一方面则是隆基对行业形势以及战略方向的精准把控。
在充分利用存量产能的前提下,隆基以市场终端价值出发,力推行业进入166时代,引领光伏组件进入4.0时代而从电站开发主体来看,近两年国企成为竞平价项目开发主力,对于这类项目国企更乐于持有,因此未来的光伏电站交易仍将以存量项目为主。
其中,华能和协鑫新能源共有三批电站收购计划落地,总量约为1.13GW,交易金额约44.6亿元。其中,国内光伏电站交易23起,总规模约3.5GW。
其中规模最大的交易为天合光能向资产管理公司TPG旗下的睿思基金(The Rise Fund)售出近1GW的光伏项目,项目分布西班牙、智利、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等地,包括在建、已运营以及到达开发后期近待建状态(RTB)等不同阶段的项目,计划在2022年底前陆续完成全部交割。昱辉阳光(瑞能新能源)截至目前共出售了26.1MW光伏电站,根据此前发布的财报,该公司三季度净营收974.9万美元,同比下降85%。此外,国投电力分别收购江山控股、北控清洁能源共170MW电站。《2019中国光伏电站资产交易白皮书》数据显示,国内电站交易市场在531政策后的交易容量、金额超过了前三年总和,共计完成11起交易,交易量达1295MW,交易金额近90亿。
2018年531新政出台之后,民营企业为回血开始大规模出售光伏电站。另一个利好消息是,11月 25日财政部发布了《关于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审核有关工作的通知》, 明确2006年后建设的所有合规光伏项目都可申请进入补贴清单,可以预见后期光伏电站交易将更为顺畅。
交易方除了传统电力企业外,金融公司、基金公司也参与其中。国外电站收购共有9起,交易规模约2GW左右。
细分来看,光伏电站交易的卖方多为民营企业,其中包含单纯的电站开发企业如协鑫新能源、晶科科技、江山控股等,还包含诸如天合、晶澳、阿特斯等集光伏制造与电站开发于一体的企业。11月,徐州国投环保又先后收购了协鑫新能源391MW官方电站,交易金额14.47亿元。
12月4日,北京联合荣邦收购了协鑫新能源50MW电站,交易金额2.02亿元。12月1日,晶澳科技称完成了敦煌晶澳100%股权交割工商变更登记手续,并收到由中电投东北公司代敦煌晶澳偿还的借款4亿元。无论是从电站规模还是交易金额来看,2020年称得上是光伏电站交易大年。近期国家电投收购晶澳科技140MW电站,作价4.76亿元。
据悉,交易完成后晶科科技可持有阿布扎比1.2GW光伏电站20%的股权。再来看海外市场,今年清源股份、天合光能、昱辉阳光(瑞能新能源)、阿特斯、东方日升等共卖出超1GW的海外光伏电站。
与卖卖卖画风不一致,正泰新能源是为数不多接盘电站的民营企业,今年3月正泰收购了顺风清洁能源140MW电站,交易金额1.81亿元。这其中,电站交易大户当属协鑫新能源。
2020年光伏电站交易更为活跃,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,截至目前国内外共进行了约31起电站交易,总规模高达5.48GW,涉及金额约167.56亿元人民币。今年以来,协鑫新能源共出售光伏电站1.608GW。 |